“陶瓷的人文世界”首届陶瓷与文化论坛
2017年06月10日—2017年06月11日2017年6月10号
宁钢
傅修延、华学诚、朱天曙、王小盾、曹柯平、朱永蘅、赵益、詹海云、汪春泓、尹沧海等
2017年6月10日上午8时30分,“陶瓷的人文世界”首届陶瓷与文化论坛开幕仪式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的国际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艺术教育》杂志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社长代柳梅女士首先致辞。随后,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江伟辉教授致欢迎词。
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傅修延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人文部主任华学诚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朱天曙教授、温州大学的王小盾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曹柯平教授、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的朱永蘅教授、南京大学的赵益教授、台湾交通大学的詹海云教授、香港岭南大学汪春泓教授、南开大学的尹沧海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贺鼎副教授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并发表了演讲。这次学术会议的召开得到了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文博学院以及校各职能部门的鼎力配合与大力支持。
开幕仪式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宁钢教授主持。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代柳梅女士为本次会议致词,她称陶瓷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通用符号,并在“一带一路”的倡议活动中大放异彩,因此本次会议的召开显得格外有意义。中传媒将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共同合作,展开一系列文化活动,整合双方资源,联合举办各项大型活动,带动陶瓷与艺术产业链的发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必要贡献。
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江伟辉教授致欢迎词,江校长首先对出席会议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景德镇陶瓷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对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历史进行了的简单的介绍,景德镇陶瓷大学依托景德镇的千年底蕴以及陶瓷行业进行学科建设,具有许多“科艺结合”的特色学科,是陶瓷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他表示,此次会议在我校召开具有重大的意义,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10日早上九点三十分,陶瓷的人文世界--首届“陶瓷与文化”论坛正式开始,会议主题为对陶瓷艺术进行多方面探讨。整个论坛专家发言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中傅修延教授、华学诚教授、朱天曙教授、王小盾教授、曹柯平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吕金泉教授担任本次论坛专家发言第一环节的主持人。
江西师范大学的傅修延教授的演讲主题为《瓷的文化分析》,从叙事文化的角度,通过一些列图片等资料深入阐述瓷与“稻”、“易”、“玉”、“艺”以及“china”之间的复杂关系。傅教授称陶瓷制作的过程与稻作文化之间存在着必不可分的关系,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另外,陶瓷艺术加工也与阴阳五行及易学关注之间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陶瓷在某种程度上对玉器不断进行模仿甚至是替代的亲子关系,景德镇瓷也有“白如玉”的美称,追求的是“如玉”般的生命内涵与品质。最后他点明了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分工组织为西方工业带来的思考,并从多方面向西方瓷业学习。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部主任华学诚教授对《说“陶” 解“瓷” 话“陶瓷”》这一主题发表演讲。他提倡语言文字学家参与到陶瓷语言文化的研究中来,并以“陶”为例,从三方面展开对这一倡议的思考:从“陶”这一文字本身的发生和演变,文字的意义与变化与事物本身的变化,文字与精神文化世界的联系。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朱天曙教授发表了名为《陶瓷与中国书法篆刻三题》的主题演讲,主要从书法篆刻技法在陶瓷中的运用、陶文与早期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以及陶瓷文献的整理和利用三大方面讲述陶瓷材料及制瓷手法与书法篆刻之间的关系。
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对《中国新时期时代彩陶中的撒种人形象化》为一主题发表演讲。撒种人母题是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种影响最广的母题,探讨彩陶纹饰及符号,有助与理解瓷的装饰及其艺术传统。其中分析了撒种母题彩陶纹饰的典型形式以及符号组合方式等,揭示了中国艺术符号传统之形成。
江西师大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曹柯平教授发表了名为《陶瓷与茶:略论南朝碗托、五代执壶和南宋木叶盏》的主题演讲。以陆羽《茶经》为例,展开唐宋时期茶汤与瓷碗釉色交相辉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此为品茶中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茶器的专业化成为中国文化下饮茶方式的新篇章。
论坛专家发言的第二个环节由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邹晓松教授主持。这个环节中朱永蘅教授、赵益教授、贺鼎副教授、张亚林教授、吕金泉教授、詹海云教授分别做了演讲。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的朱永蘅教授发表了名为《早期彩陶动植物题材器型演变》的演讲,通过对新石器时代动植物题材的彩陶设计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探讨早期彩陶的演变规律。将早期传统造物观与现代各方面设计的仿生学设计、产品语义学以及功能主义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南京大学的赵益教授就《“壶”与“空间相对”观念》这一主题展开演讲,他称人造物时会将人的观念融入进器物之中,而器物又反作用于人类的思考。赵益教授首先讲解了壶的实用功能,阐述了壶之“相对空间”的概念及空间相对概念的分类,二者综合又能生成一种“玉壶冰心”和“含虚空洞”的美感,即为壶文化的主要内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贺鼎副教授发表了名为《景德镇老城区传统瓷业遗产体系化保护初探》的主题演讲。以景德镇宇宙瓷厂改造为陶溪川文化产业园为例,以数据分析传统瓷业遗产保护所缺乏的内在联系与全面认识。通过研究景德镇历史城区的自然形胜、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及建筑朝向等方面,揭示了瓷业遗产是自然与瓷业要素紧密互动的产物,具有特定的功能结构和文化模式。经过与世界遗产中的工业遗产比较,对中国传统瓷业遗产的内在化特征,初步构建瓷业遗产的地方化、体系化保护路径进行了合理科学的规划,倡导人们思考传统瓷业遗产保护的真正意义。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亚林教授发表了名为《新时期时代陶器的造型设计观》的主题演讲。以现代陶瓷的设计、造物观为切入点,结合当时原始人类的生活状态,造型具有直接的功能性。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体现在陶器的造型上,体现了原始人的设计智慧。随后,提出在当代高校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设计出有民族性的陶瓷设计品,领悟中国陶瓷设计的精髓。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吕金泉教授以《茶器设计的用与美》为主题发表演讲,就现代发展而言,当代设计应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今设计者应通过器物感受蕴含于其中的工艺与文化,享受幸福生活。手工器具极受欢迎,因其本身富有审美情怀,区别于大批量生产的器具,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去内心的愉悦与慰籍。提倡设计师要去深入感悟生活,具备工匠精神,使自己的设计品富有手工的韵味,传递美感与魅力。
台湾交通大学研究教授兼执行长詹海云教授就《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与中国人的品味和性情》发表演讲。形制、装饰、实用这三个因素影响了紫砂壶的设计,其造型与中国的雅、俗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形成中国人重情趣、拙朴的品味和恬淡自适的性情。
最后,主持人邹晓松教授对11日上午参与演讲的嘉宾进行了简单介绍,对今天与会的各位来宾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2016年6月11日上午9时,陶瓷的人文世界--首届“陶瓷与文化”论坛专家发言的第三个环节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的国际学术报告厅继续进行。李砚祖教授、侯铁军副教授、钱伟鹏教授、尹沧海教授、宁钢教授分别发表了演讲。此环节由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亚林教授主持。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的李砚祖教授作为上午发言的第一个专家,就《三源并流——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他认为当代中国的陶瓷艺术是在传统艺术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并将当代陶艺的基本特征归类为:一种现象(以当代广东石湾公仔陶塑人物的风格和倾向为例),两个关键词(艺术:艺术的认知,文化:文化的自信)。从生产和创作生态上来看,主要有三大部分构成:一是陶瓷行业,以陶瓷大师、设计师为代表,产区的特色明显;二是所谓的学院派,以现代艺术教育的高校师生为代表;三是民间陶瓷从业人员,包括产区和非产区的陶瓷艺术创作人员。这三类作者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即陶瓷艺术创作和生产的当代性,又因身份、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当代陶瓷艺术的大千风貌。
景德镇陶瓷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的侯铁军副教授发表了名为《追寻白色“圣杯”——16-18世纪欧洲传教士笔下中国瓷器的宗教维度研究》的主题演讲。对这一时期“圣杯”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侯铁军副教授认为除“间谍说”与“埋藏说”之外,传教士在中国追寻“圣杯”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宗教维度意义,经过泥塑火烧后的洁白瓷器表现了他们追求圣洁的内在灵魂诉求,也为宣讲基督教义提供了话语修辞。
原国家文物局驻英专家、景德镇陶瓷大学御窑研究所所长钱伟鹏教授以《中国古代陶瓷对历史重量与艺术价值》为发言主题,介绍了雍正、乾隆时期督瓷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贡献,以各种精美的图片展现了这件瓷瓶的细节部分。随后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制作技法,现代鉴定元青花的知识。对古陶瓷的鉴定一定要深入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最后,结合景德镇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钱伟鹏教授对中国陶瓷未来的发展机遇抱有很高的期待。
南开大学尹沧海教授发表了名为《中国绘画意象造型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意义》的主题演讲。中国现代陶瓷创作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与绘画创作一样具有崇尚“意象”的审美观点。中国写意绘画与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在对意境的塑造有着高度统一与共融性,应从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宁钢教授就《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陶瓷艺术》为主题发表演讲。古代丝绸之路同样作为陶瓷之路,使欧亚大陆吹起一阵强劲的中国风,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1世纪丝绸之路借助贸易和外交活动促使中国艺术品担负起文化、经济交流的使命,成为“中国制造”的主角。如今,我们将在“一带一路”视野下立足与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使中国的文化艺术得以再一次“走出去”。
专家演讲结束后,进行了简短的闭幕仪式。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院长李砚祖教授对“陶瓷的人文世界”首届陶瓷与文化论坛做总结性发言,感谢各位专家带来了颇为丰硕的知识享受,同时感谢中国传媒集团及景德镇陶瓷大学各工作人员为此次会议作出的贡献。
最后,宁钢教授对此次论坛会议进行总结,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评议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将自己的学术成果与大家共享,感谢对前来与会的媒体单位,并感谢景德镇陶瓷大学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并期待陶瓷与文化论坛今后越办越好。